?
什么是匠心?這是一個屬于時代的提問。也許是延續傳統文化精神、傳承古法技藝,是歲月陳淀的積累;也許是“一輩子干好一件事”的認真與執著,是因熱愛而不知疲倦的堅守。“傳承老一輩精神,言傳還要身教,身教大于言傳。”十里香勾調車間組長張勇是這樣理解匠心的。
自2004年入職十里香勾調車間,張勇不斷追求進步、主動學習,目前經張勇勾調的酒水已遠超10萬噸。他用17年的時間,完成了從一個高中畢業生,到“河北省第七屆白酒評酒委員”、“國家二級品酒師”、“國家高級勾調師”獲得者的華麗轉變,并連續多年榮獲十里香“優秀員工”榮譽稱號。勾調車間的工作充滿挑戰和困難,自古就有“生香靠發酵、提香靠蒸餾、成型靠勾調”的說法,酒水勾調是將不同質量、口感、風格的原酒,嚴格按照科學配比進行組合勾調,使產品的“色、香、味、格”等指標達到協調與平衡,口感更飽滿立體,風格一致。
不服輸 由“工”磨礪成“匠”
張勇入職十里香的時候還是個毛頭小伙,他對2004年的入職考試記憶猶新,當時十余人同批競爭,酒廠對他們進行味覺測驗,通過品嘗辨別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等不同味道來判斷競聘者的味覺靈敏度,張勇在考試中拔得頭籌、脫穎而出,正式加入勾調車間。
入職初期,每天和設備打交道,難免心中浮躁。同批入職的員工大多數已經扛不住壓力逃離戰線,只有張勇17年如一日堅守在勾調車間,有段時間他也很難鉆到工作中,他覺得工作枯燥又苦悶。但每當他浮躁的時候,抬起頭都看到帶他入門的師傅沉浸在工作中充實又快樂的忙碌著,看到車間領導們都在帶頭往前沖。“最臟、最累的活兒從來都是領導沖在最前面”他說道。2005年車間還沒有配備管道輸送酒水,廠內酒水的運輸都是員工用車來拉運。張勇回憶道:趕上酷暑車間溫度可達40°以上,我那時不會開車也沒有運過酒,但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的車間領導運酒的場景,領導總是帶頭沖在一線,酷暑時節揮汗如雨但一刻不停歇。領導和前輩們都在最前線拼搏,我年紀輕輕又有什么理由懈怠呢?張勇深受觸動,從此沉下身、靜下心,一頭扎進酒水勾調工作中。
多年來,他積極學習專業技能,一方面通過自身努力考取職業證書,另一方面主動外出參加學習,到其他酒廠取經,借鑒車間先進操作理念,學習設備操作知識。與此同時,每當車間引進新設備,他都是第一個去學習、操作、使用,并為車間同事編制操作流程和指標,手把手為車間同事傳授講解。張勇一直認為,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,一枝獨秀比不上整個團隊的優秀,所以,在工作的過程中,他總是竭盡全力,毫無保留。當年的徒弟,如今的師傅,傳幫帶薪火相傳,“工匠精神”在張勇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。
堅持問題導向,一線工人也能解決生產難題
2012年,十里香在滄州市場銷量節節攀升,銷量的迅猛增長伴隨的問題就是勾調設備落后,滿足不了市場需求。屆時,勾調車間遇到了一大難題:由于產能增加,原有的酒水過濾設備效率和效果逐漸減弱,在這期間部分產品在氣溫過低的環境中偶爾會產生輕微渾濁現象,雖然這是純糧酒的特質,同時也符合國家行業標準,但部分消費者并不理解。本著對產品品質追求極致的原則,一掃客戶心中疑慮,勾調車間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攻克這一難題。
張勇說,他們在保障生產的同時,在領導組織下反復做實驗,調整過濾工序的過濾介質,2012年一年的時間內就試驗了五六種活性炭介質。為了確保新介質試驗的準確性,過濾設備一旦開始運行就不能停,因此張勇經常一天一夜24小時不間斷守在設備旁,半小時取樣一次,力求在保留酒水口感的前提下,減少雜質并提高效率,降低成本。“逃避和推脫永遠解決不了問題,只有主動迎難而上才能解決問題”張勇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那段時間他們頂著巨大的生產壓力,為了解決這一難題,他經常整宿整宿睡不著覺,甚至走路、吃飯時也反復在腦子里復盤、推敲、琢磨。
千淘萬濾雖辛苦,吹盡狂沙始到金,經過張勇和勾調車間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,最終確定了一種最佳介質作為過濾材料,同時優化過濾勾兌工藝,不但實現酒水達到最大限度的純凈度,還增加了生產效率,為公司酒水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備保障。
2015年,勾調車間引進了更先進冷凍過濾機。這一設備的引進,極大地提高了過濾效率,降低了成本,并提高了過濾工序自動化程度。至此,在張勇的見證下活性炭過濾設備退出了歷史舞臺。冷凍過濾機引入初期,張勇仍然是第一個學習新設備操作,設備生產廠家的人安裝完就走了,設備完全靠自己摸索。而且十里香一直走在技術前沿,當時是河北省第一家投用冷凍過濾機的酒廠,沒有同行業經驗可供借鑒,只能靠自己鉆研、琢磨、反復試驗。最終,張勇通過學習和反復試驗掌握了冷凍過濾機的操作方法,最初根據生產需要,設備溫度設置為零下14°-零下15°,到目前通過不斷精進和完善,滿足了零下15°-零下17度的運行溫度,做到了將酒水損失控制到最小,同時實現了生產效率最大化。
從業多年高難度、高精度的任務帶給張勇數不清的歷練,張勇將重任之下的壓力轉化為精益求精的動力,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,將自己磨礪成了一位勾調大師。三分技術,七分責任,十七年的成績離不開他精湛的技術,更離不開他心中對公司負責、對顧客負責的敬業精神。他無怨無悔在崗位上耕耘著,用實際行動詮釋了美麗三井人的偉大匠心。